在論及被稱作“紅色經典”的1950—1970年大陸長篇小說時,許多學者指出了其對“史詩性”的追求;還有不少論者談到了“茅盾文學獎”的史詩情結。當前文學批評界更是將是否具有史詩性、是否稱得上真正的史詩,作為評估長篇小說文...[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論及被稱作“紅色經典”的1950—1970年大陸長篇小說時,許多學者指出了其對“史詩性”的追求;還有不少論者談到了“茅盾文學獎”的史詩情結。當前文學批評界更是將是否具有史詩性、是否稱得上真正的史詩,作為評估長篇小說文...[繼續(xù)閱讀]
一、經典與紅色經典文學經典,就是持久而廣泛地發(fā)生影響的文學著作。如《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水滸傳》、《紅樓夢》、《文心雕龍》等都是中國文學經典;魯迅的《吶喊》《彷徨》是現代文學經典。這些文學經典往...[繼續(xù)閱讀]
程光煒先生建議我們討論近年當代文學研究的變化(“轉向”)。因為工作的關系,對近年來當代文學的論著讀過不少,但如果要對“變化”做出有根據的歸納,并無把握,只能就有限的了解談一點印象。首先,當代文學的關注點好像發(fā)生了...[繼續(xù)閱讀]
一、通過文學史的敘述使“中國當代文學”成為一個合法性概念今天我們聚集在這里,參加一個人的學術作品研討會,除了對這個人的學術思想、理路以及他的敘述方式進行富有理性的歸納之外,我們中間的許多人大概還要感激這個人...[繼續(xù)閱讀]
毋庸諱言,在目前中文系七個基礎學科中,“當代文學”的學科可靠性一直讓人疑惑和擔心(類似情況,恐怕還有文藝學、比較文學和語言學理論這類非“傳統(tǒng)”學科)。在教育部頒布的學科目錄上,當代文學不稱“當代文學史”,而稱“當...[繼續(xù)閱讀]
盡管當代文學史料工作早在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就開始啟動了,但真正比較自覺意義上的史料發(fā)掘與研究,還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文知識分子從“廣場”返回“崗位”以后的事。這種返回,也許給當代文學帶來了一些負面的...[繼續(xù)閱讀]
2004年12月4日,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與《文學評論》編輯部聯合召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建設及教學改革研討會”在首都師范大學舉行。五十多位來自全國各高校、研究機構與報刊的學者,就現當代文學學科的現狀、發(fā)展態(tài)勢、教...[繼續(xù)閱讀]
20世紀90年代初,界定“海外華文文學”概念時,人們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或處理海外華文文學與中國文學尤其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關系,當時還就這一問題引發(fā)了熱烈的討論。①雖然當時并未達成共識,但隨著海外華文文學學...[繼續(xù)閱讀]
一、緣起與理由當代人不治當代史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便是后朝人撰寫前朝史,我們也有資格重新審視中國現代文學史了。而問題就在于我們用什么樣的學術眼光和什么樣的價值理念來治史。針對近年來重寫文學史的熱潮與文學史編纂...[繼續(xù)閱讀]
“近代”是與傳統(tǒng)對立的概念,然而我們把近代文學劃歸到古代文學教研室:“當代”是當前時代的,然而我們卻把與當前時代隔膜的“文革”之前的文學劃歸當代。因此中國文學的近代、現代與當代的歷史分期須重新劃定。中國文學...[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