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梵.漢字的故事[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6:57....[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李梵.漢字的故事[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6:57....[繼續(xù)閱讀]
許慎《說文解字》所下定義為:“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狈g為:所謂象形,就是要畫成所表達的事物,隨著物體開頭曲折宛轉即成,日、月就是這樣的字。這個定義,強調了漢字構造的理據是直接描摹客觀物象,由象形符...[繼續(xù)閱讀]
許慎《說文解字》所下定義為:“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意思是說,所謂指事,就是初看能夠識別形體,審視方能顯現(xiàn)意義,上、下就是這樣的字。這個定義是十分模糊的,“視而可識”可作為對六書的每一書文字,乃至世...[繼續(xù)閱讀]
許慎給會意下的定義是:“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huī),武信是也。”意思是:會意是比并二字或數字(即“類”),會合其意以成新意(即“合誼”),由此看出造字者的意向(即“指偽”),武、信就是這樣的字。武甲3339乙2998簋墻盤...[繼續(xù)閱讀]
字形單純而直接地顯現(xiàn)詞義,直感可識性強,便于用眼睛一下就辨認出詞義,但作為構形方式卻有相當的局限性,許多抽象的概念是無形可構的。因此,到后來先民們造字構形的著眼點有所轉移,開始注意到詞的語音形式。于是,在漢字中一...[繼續(xù)閱讀]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象形字所“象”的是純粹可以描繪的具體的“形”;指事字所指的已經是抽象的意思和沒有固定形態(tài)的“事”了;到了會意,則要聯(lián)系構成這個字的幾個組成部分的意義來分析,這就進入了完全表意的階段。指事...[繼續(xù)閱讀]
六書中最難理解的便是轉注。許慎這樣來定義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卑醋置娴囊馑际?建立一個類,這個類叫一首,同意義的字互相注釋(灌注、引導、附著),考老就是這樣的字。這個定義含糊不清,一方面,除“...[繼續(xù)閱讀]
按照許嘉璐先生的觀點,假借方法是先民造字思維的第二個階段。先民造字,首先關注形與義的關系,字形單純而直接地顯現(xiàn)詞義,直感可識性強,便于用眼睛一下就辨認出詞義,但作為構形方式卻有相當的局限性,許多抽象的概念是無形可...[繼續(xù)閱讀]
1935年,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中首先提出“三書說”。其三書分別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和形聲文字。[5]之后在《中國文字學》中對其“三書說”作了更進一步的闡述:“象形文字(是)畫出一個物體,或一些慣用的記號,叫人一見就能...[繼續(xù)閱讀]
繼唐蘭之后,陳夢家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辭綜述》的“文字”章里提出了他的新“三書說”,其三書分別為:象形、假借和形聲[9](陳氏在其著作中沒有“三書說”這一稱呼,我們借的是裘錫圭的說法)。陳氏對其三書說的描述是:“象形...[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