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制是兩千余年臨床實踐的經驗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中藥炮制的認識也逐步深入,現從中藥的有效成分在炮制中的變化,來闡述一下炮制機制。中藥化學成分十分復雜,其活性成分現已知的主要有生物堿、揮發(fā)油、苷類、有...[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藥炮制是兩千余年臨床實踐的經驗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中藥炮制的認識也逐步深入,現從中藥的有效成分在炮制中的變化,來闡述一下炮制機制。中藥化學成分十分復雜,其活性成分現已知的主要有生物堿、揮發(fā)油、苷類、有...[繼續(xù)閱讀]
中藥配伍是以藥性特點和病情需要,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關于中藥之配伍,前人總結了以下7種情況,叫藥性“七情”。1.相須有同類相須和異類相須。(1)同類相須:主要性味、功效相似之藥物配伍,無主次之分,以增強原有...[繼續(xù)閱讀]
隨著人們對藥物認識的進展,到金元時期,前人把藥物禁忌概括為“十八反”和“十九畏”。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烏頭反貝母、半夏、瓜蔞、白及、白蘞;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芍藥、細辛。2.“十九...[繼續(xù)閱讀]
具有損害胎元以致墮胎副作用的藥物包括兩類:一類因藥性猛烈,毒性很強而禁用,如巴豆、三棱、莪術、大戟等;一類是具有通經祛瘀、行氣破滯藥效或藥性辛烈之類藥物要慎用,如紅花、桃仁、大黃等。筆者于1970年在汝南工作時,一懷...[繼續(xù)閱讀]
①確定劑量原則:要用常用的有效劑量。一般非毒性藥物單用時可較大些,復方中可略小。②處方中藥物相對用量:如麻杏石甘湯,療肺熱咳嗽時,生石膏、麻黃用量,一般要≥5:1;補血湯中黃芪、當歸用量為5:1。③有毒藥物實際有效量:如苦...[繼續(xù)閱讀]
①確定劑量依據:藥材自身質量差用量大,質重用量大,味淡用量大。②處方目的:君藥用量大,如四物湯,補血為主時熟地黃為君,用量大;和血為主時當歸為君,用量大;柴胡,解表用量大,升陽用量小;檳榔,驅蟲用量大,消脹用量小。③季節(jié):清...[繼續(xù)閱讀]
麻黃為買麻藤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草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莖枝。草質莖中纖維似麻色黃故名麻黃,去節(jié)稱凈麻黃。[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生用或蜜炙用。[功效]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應用](1)發(fā)汗解表:麻黃味...[繼續(xù)閱讀]
桂枝為樟科喬木肉桂的干燥嫩枝,曬干生用或蜜炙用。[性味歸經]辛、甘,溫。歸肺、膀胱經。[功效]發(fā)汗解表,溫經止痛,助陽化氣。[應用](1)發(fā)汗解表:本品味辛體輕,具升散之性,能透達營衛(wèi),暢旺營血,發(fā)汗解表,療風寒感冒,不論有汗、無...[繼續(xù)閱讀]
防風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之根。本品功專預防風證,故名防風。曬干用。[性味歸經]辛、甘,微溫。歸肝、脾、膀胱經。[功效]祛風解表,勝濕、解痙。[應用](1)發(fā)散表寒:本品辛而微溫,其性升浮,能疏風散寒,常與荊芥、羌活等同...[繼續(xù)閱讀]
荊芥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荊芥之全草或花穗,生用、炒黃或炒炭用。[性味歸經]辛,平。歸肺、肝經。[功效]發(fā)汗解表,止血。[應用](1)祛風解表:荊芥味辛氣平,不溫不燥,所以是最平和解表藥。風寒、風熱感冒均可選用,如療風寒感冒...[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