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可以見及的材料來看,雍正八年(1730年)前后,吳敬梓研究出現(xiàn)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那一年,吳敬梓三十歲。他的親人、朋友在為他祝壽的時候,寫下了一系列的詩歌作品,構成了這一時期吳敬梓研究的主要內容。從研究背景來看...[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從目前可以見及的材料來看,雍正八年(1730年)前后,吳敬梓研究出現(xiàn)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那一年,吳敬梓三十歲。他的親人、朋友在為他祝壽的時候,寫下了一系列的詩歌作品,構成了這一時期吳敬梓研究的主要內容。從研究背景來看...[繼續(xù)閱讀]
乾隆六年(1741年)前后,是吳敬梓研究的又一繁榮時期。本時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評論吳敬梓的詩歌創(chuàng)作,并涉及到其生平的一些重要事跡(如薦舉博學鴻辭),其起因是因為吳敬梓的四卷本的《文木山房集》的刊刻,有多位朋友為之作序...[繼續(xù)閱讀]
乾隆十九年(1754年)吳敬梓去世,在他去世前后(尤其是去世后),出現(xiàn)了許多懷念、評論他的文字。這些評論文字涉及到吳敬梓的各個方面,是當時評論界對他的全面總結(如程晉芳《文木先生傳》),更重要的是這些研究包括了對他的所有作...[繼續(xù)閱讀]
程晉芳(1718年至1784年)是吳敬梓晚年最親近的朋友之一。南京、淮安、揚州等地,都留有他倆交往的痕跡。吳敬梓去世后,程晉芳寫有《哭吳敏軒》詩和《文木先生傳》文。這一詩一文,不僅寄托了作者對吳敬梓的深切懷念之情,而且正式...[繼續(xù)閱讀]
臥閑草堂本是目前所能見及的《儒林外史》最早的刻本,也是現(xiàn)存最早的《儒林外史》評本。臥本十六冊,五十六回,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和復旦大學圖書館均有藏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曾于1974年將北圖藏本略予放大影印?,F(xiàn)在各...[繼續(xù)閱讀]
就時間而論,臥本序評以后,對《儒林外史》加以全面評點研究的是黃小田。首先提及黃小田《儒林外史》評論的是其子黃安謹。他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為天目山樵的《儒林外史評》所作的序中說:“先君在日,嘗有批本,極為詳備,以卷...[繼續(xù)閱讀]
齊省堂本是繼臥本以后較早刊刻的《儒林外史》又一評本。它的全稱為《增訂儒林外史》,所謂“增訂”,主要指的是對臥閑草堂本的正文做了一些“修定”工作,大體包括如下內容:一、修訂回目文字。以第二回為例,評者認為該回文字...[繼續(xù)閱讀]
天目山樵(張文虎)對《儒林外史》的批評為時甚久,早在上海申報館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版的第一次排印本《儒林外史》之末,即附有張氏作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暮春的識語,這是他最早的評語。此后,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又寫有...[繼續(xù)閱讀]
清代同治(1862年至1874年)年間,受“乾嘉學派”學風影響,漢學仍然昌盛,流風所及,時人也以考據(jù)的方式來解讀《儒林外史》,以至在吳敬梓逝世的百余年后,部分學人聯(lián)系他的生平事跡、交游,對《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原型、情節(jié)本事詳加...[繼續(xù)閱讀]
迨至晚清,隨著英、法、德、日等帝國主義列強的相繼入侵,古老帝國閉關自守的國門被列強們的堅甲利兵所打開。國內隨即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和民族危機之中,而滿清統(tǒng)治者在此期間所暴露出來的軟弱無能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種種弊...[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