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漢譯日文圖書書目的收集與整理,在國內,最早是由梁啟超與徐維則開啟的,代表性著作是《西學書目表》、《東西學書目》和《譯書經(jīng)眼錄》?!段鲗W書目表》是梁啟超于1896年刊印,搜集明末以來譯述之西學書目352種;而《東西學...[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有關漢譯日文圖書書目的收集與整理,在國內,最早是由梁啟超與徐維則開啟的,代表性著作是《西學書目表》、《東西學書目》和《譯書經(jīng)眼錄》?!段鲗W書目表》是梁啟超于1896年刊印,搜集明末以來譯述之西學書目352種;而《東西學...[繼續(xù)閱讀]
2015年,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由作者主編的《漢譯日文圖書總書目:1719—2011》(簡稱總書目),全書共4卷,共收錄漢譯日文圖書書目25749種。其中,第1卷時間跨度為1719—1949年,收錄書目5922種;第2卷為1949—1999年,收錄書目10245種;第3卷...[繼續(xù)閱讀]
本書是在《總書目》出版的基礎上,通過對1851—2011年間出版的 25000 余種漢譯日文圖書書目的梳理,運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軟件系統(tǒng),對這些書目所構成的學術版圖,如圖書的學科構成、作者及譯者群體、傳播范圍、...[繼續(xù)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日本和認識日本的國家,早在公元前1世紀,《山海經(jīng)》一書中就有“倭”的文獻記載。此后,公元1世紀班固所著《漢書·地理志》中又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之說,這應該是古代中國人...[繼續(xù)閱讀]
1894年發(fā)生的甲午戰(zhàn)爭,可以說是國人日本觀發(fā)生變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場戰(zhàn)爭不僅逆轉了自古以來中強日弱的不均衡關系,而且也給日后的中日關系發(fā)展帶來了深遠的政治及社會影響。在這場戰(zhàn)爭之前,國內輿論幾乎千篇一律地認...[繼續(xù)閱讀]
洋務運動是19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由清政府部分地方實力派官僚積極推動的,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一場社會變革運動。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發(fā)軔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不斷遭受外國列強侵略和欺凌的屈辱歷史。一次一次的戰(zhàn)爭...[繼續(xù)閱讀]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結束。戰(zhàn)爭的結局,對于當時的大清帝國來說,簡直無法想象。一個在歷史上曾經(jīng)那么迷戀中華大國,且不過是剛剛經(jīng)由“明治維新”走上近代化之路的“蕞爾小邦”,不僅在戰(zhàn)場上令大清帝國無從招...[繼續(xù)閱讀]
維新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囚瀛臺,維新領袖中康梁等人流亡海外,譚嗣同等人則遭殺戮,加之政變后朝廷中部分支持變法的大臣或遭貶斥或受排擠,令清政府失去了一批傾向在原有體制內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與此同時,保守派在政府中...[繼續(xù)閱讀]
《漢譯日文圖書總書目:1719—2011》第1卷所留存的書目記錄,最早由國人翻譯的日文圖書,應該是陳建生翻譯的《新編理化示教》(直隸學務處,1851)與張云閣翻譯的《物理學初步》(直隸學務處,1851)。[1]這可以算是近代中國漢譯日文圖書事...[繼續(xù)閱讀]
近代中國留學生的派遣,始于洋務運動。在洋務派的策劃下,清政府于1872—1875年間分四次向美國派遣了包括唐紹儀、詹天佑等在內的留學生,前后共計120人。遺憾的是,因為保守派的反對,這些留學生都沒有能完成學業(yè)而提前回國。盡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