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規(guī)大全》是190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的一部日本法律規(guī)范圖書集成。全書共80冊,多達400萬字。其內容涵蓋了憲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警察法、監(jiān)獄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法、出版法、著作權法、商標...[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日本法規(guī)大全》是190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的一部日本法律規(guī)范圖書集成。全書共80冊,多達400萬字。其內容涵蓋了憲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警察法、監(jiān)獄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法、出版法、著作權法、商標...[繼續(xù)閱讀]
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存在,這一時期譯者的署名情況顯得較為復雜。首先是外國轉譯版的存在,這一時期,有相當多的外國名著是通過日譯之后再轉譯至中文的。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法]儒勒·凡爾納的《十五小豪杰》、[法]艾克·多馬洛...[繼續(xù)閱讀]
對于漢譯日文圖書事業(yè)來說,清末民初的確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時代。就在短短的數(shù)年間,狂飆突進般涌現(xiàn)出數(shù)以千計的漢譯作品,并且形成了數(shù)以百計之眾的譯者群體。且不說那些留存有雪泥鴻爪般經(jīng)歷的翻譯新人們,最讓人驚訝的是那...[繼續(xù)閱讀]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梁啟超首先是作為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并參與戊戌變法而得到政治上的認可;其次因為推崇“新民”說而獲有思想家之譽,尤其是他的“少年中國說”至今仍在被人傳唱。然而,真正令梁啟超得到沉淀的是他在學術研究...[繼續(xù)閱讀]
與梁啟超一樣,王國維也是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大師級人物。不同的是,王國維的學術成就更多地體現(xiàn)在文學、哲學、史學以及古文字學方面。之所以將王國維列為清末民初漢譯日文圖書的大師,同樣是基于四個方面的因素考量:首先因...[繼續(xù)閱讀]
顯然,晚清末年的漢譯日文圖書,受惠于這一時期政治變革的推動,漸次占據(jù)了圖書翻譯的主流地位。對于漢譯日文圖書活動興起的動因,國內學界早已有所定論。首先,應該是甲午戰(zhàn)爭之后,社會所表現(xiàn)出的向日本學習的意愿以及戊戌維...[繼續(xù)閱讀]
1911年的武昌起義,揭開了清王朝滅亡的序幕。在內憂外患之下初建的民國政府,一開始就遭遇到立憲黨人、北洋軍閥以及舊官僚的聯(lián)手狙擊。在南北議和中失勢的孫中山,不得不讓位于袁世凱。作為立憲黨人、北洋軍閥以及舊官僚代表...[繼續(xù)閱讀]
在1930年代,隨著日本在軍事上的步步緊逼,中日兩國關系日趨緊張。1931年爆發(fā)“九·一八事變”,日本隨即占領了東三省。之后,日軍又進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日軍進犯熱河,長城、山海關告急。在這危急時刻,國內民眾...[繼續(xù)閱讀]
民國時期漢譯日文圖書的研究材料,主要源自作者主編的《漢譯日文圖書總書目:1719—2011》的第1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從漢譯日文圖書的書目來源分析,《漢譯日文圖書總書目:1719—2011》第1卷民國時期的書目主要由《中國譯日本書...[繼續(xù)閱讀]
縱觀1912—1949年間漢譯日文圖書的歷史走向,不難發(fā)現(xiàn),它實際是一個由低到高再由高轉低的波浪形過程。由此,可以將這一過程簡單地概括為迷失(1912—1927)、高潮(1928—1937)及凋零(1938—1949)這三個階段(見圖2-1)。圖2-1 1912—1949年間漢...[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