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畫品》。南朝謝赫著。提出“六法”為鑒賞、品評繪畫的標準。將漢代人在本體論方面重“氣”的思想,和魏晉人品評人物精神風貌重“韻”的觀點結合在一起,首次提出“氣韻”和“氣韻生動”的美學范疇,促進了中國古代繪...[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作《畫品》。南朝謝赫著。提出“六法”為鑒賞、品評繪畫的標準。將漢代人在本體論方面重“氣”的思想,和魏晉人品評人物精神風貌重“韻”的觀點結合在一起,首次提出“氣韻”和“氣韻生動”的美學范疇,促進了中國古代繪...[繼續(xù)閱讀]
一名《詩家直說》,中國古代詩歌美學著作。謝榛著。有談藝珠叢本、歷代詩話續(xù)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本等行世。謝榛(1495—1575),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臨清(今山東清平縣)人。有《四溟集》24卷,末4卷為《四溟詩話》。作為明代后七...[繼續(xù)閱讀]
又作《白石詩說》、《姜夔詩說》等,姜夔著。有《歷代詩話》、《學海類編》、“讀畫齋叢書”、“螢雪軒叢書”等多種版本。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又號石帚,江西鄱陽人。精音律,工詩詞。著有《白石道人詩...[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代比較系統的音樂美學和音樂理論著作。本書闡述音樂美學原理,繼承、發(fā)展了孔丘的音樂美學思想,對先秦的音樂文化作了理論總結。提出音樂與現實關系的意見,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揭示了音...[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代音樂美學著作。朱載堉著。本書繼承了《呂氏春秋》和《淮南子》關于音律和諧與度量數理密不可分的美學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發(fā)展。認為數理是古今音樂之本,因此研究音樂的數理關系就成了全書的重心。反駁了律生于...[繼續(xù)閱讀]
亦名《道德經》,中國古代道家第一部經典。漢代司馬遷《史記》說它是老聃所著。今傳有三國魏王弼《老子注》,《諸子集成》本。《史記》說老聃即老子(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人,作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后...[繼續(xù)閱讀]
西方美學史專著。朱光潛(見“朱光潛美學文集”)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7月出版上卷,1964年8月出版下卷,1979年上下兩卷先后出第2版。本書除序論外分3編20章,并附簡要書目,約55.1萬字。力圖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繼續(xù)閱讀]
西方美學史專著。朱狄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朱狄(1935—),浙江平湖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著作還有:《美學問題》、《藝術的起源》、《原始文化研究》等。本書較全面、系統地評述了當代西方美學各...[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代戲曲美學和戲曲理論著作。明王驥德撰。本書繼承了沈璟重視曲律之美的思想,認為,“夫曲之不美聽者,以不識聲調故也”,而要達到“美聽”,就必須使曲清、圓、響、俊、雅、和、流利輕滑而非濁、滯、沉、癡、粗、殺、乘...[繼續(xù)閱讀]
美學和文藝學的概論性著作。呂熒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出版。呂熒(1915—1969),原名何佶,曾用名呂云圃,筆名倪平、呂熒等。安徽省天長縣人,曾任山東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人民出版社特邀翻譯,《人民日報》文藝部顧問。主要著...[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