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明西安府同州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東界黃河,西臨澄城縣,南至朝邑縣,北至韓城縣。本古有莘國,戰(zhàn)國魏合陽邑。秦置縣,屬內史。漢稱郃陽縣,屬左馮翊,以在郃水之陽,故名。東漢初廢,永平十二年(69年)復置,仍屬左馮翊。晉屬馮翊郡...[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位于明西安府同州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東界黃河,西臨澄城縣,南至朝邑縣,北至韓城縣。本古有莘國,戰(zhàn)國魏合陽邑。秦置縣,屬內史。漢稱郃陽縣,屬左馮翊,以在郃水之陽,故名。東漢初廢,永平十二年(69年)復置,仍屬左馮翊。晉屬馮翊郡...[繼續(xù)閱讀]
位于明西安府同州城東北二百二十里。東界黃河,南臨郃陽縣,西至黃龍縣,北至宜川縣。在關中盆地的東北角。本古梁國,戰(zhàn)國初為魏少梁邑。秦置夏陽縣,屬內史。漢屬左馮翊。北魏屬華山郡,后省入郃陽。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置為...[繼續(xù)閱讀]
位于明西安府同州城北一百二十里。東界郃陽縣,西界白水縣,西南至蒲城縣,北至黃龍縣。在關中盆地的東北部,洛河下游。本春秋時晉徵邑。秦置北徵縣,屬內史。漢為徵縣,屬左馮翊。東漢廢。晉為郃陽縣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繼續(xù)閱讀]
位于明西安府同州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在今渭南地區(qū)的北部。春秋時名彭衙。秦置白水縣,以境內有白水河而得名。漢置為栗邑縣。北魏太和二年(478年)廢栗邑縣,后析置白水縣,兼置白水郡。隋初罷郡,以縣屬馮翊郡。唐屬同州,后割入奉...[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北65公里。因州東十五里有鑒山,據傳年豐則山中有光耀如鑒,州以是為名。漢景帝時置祋祤縣,屬左馮翊。東漢初廢。永元九年(97年)復置。三國魏廢祋祤縣,僑置泥陽縣,兼置北地郡。晉因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北90公里,在陜北黃土高原的南緣。以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漢時為祋祤縣地,晉為頻陽縣地。前秦于銅官川置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軍為銅官縣,屬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將銅字除金旁作同字...[繼續(xù)閱讀]
位于明西安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治所在今陜西省咸陽市乾縣。以其在長安西北隅,西北為乾,故名。秦置好畤縣,屬內史。漢屬右扶風,東漢因之。北魏為咸陽郡寧夷縣地。隋改寧夷縣為醴泉縣,屬京兆郡。唐文明元年(684年),析醴泉、好...[繼續(xù)閱讀]
位于明西安府乾州城西南六十里。在關中平原中部,今屬咸陽市轄區(qū)。以縣有武功山而得名。原為古邰國,堯封后稷之地。秦置、美陽二縣,屬內史。漢屬右扶風。東漢初廢縣。永平八年(65年)自渭南移武功縣于故城...[繼續(xù)閱讀]
位于明西安府乾州城北九十里,在今咸陽市的西部。以縣在永壽原西,故稱。秦漢為漆縣地,北魏為白土縣地。西魏大統(tǒng)十四年(548年)置廣壽縣。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名永壽縣。隋省入新平縣。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屬豳州。神龍元年...[繼續(xù)閱讀]
位于明西安府城西北三百五十里。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北部,涇河中游,北部和西南部與甘肅省毗連。周族先祖公劉所居豳地。秦置漆縣,屬內史。西漢屬右扶風,東漢因之。興平元年(194年)以縣置新平郡。晉屬雍州。北魏改置白土縣,仍為...[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