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18日,在禮泉、旬邑等縣農民起義的影響下,永壽農民竇玉明、張策合、張文正等以“交農”方式,組織5000多農民參加圍城斗爭。19日,“交農”群眾包圍縣城,高呼“糧、款太重,我們不做莊稼,向縣長交農”等口號,迫使縣政府在...[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28年5月18日,在禮泉、旬邑等縣農民起義的影響下,永壽農民竇玉明、張策合、張文正等以“交農”方式,組織5000多農民參加圍城斗爭。19日,“交農”群眾包圍縣城,高呼“糧、款太重,我們不做莊稼,向縣長交農”等口號,迫使縣政府在...[繼續(xù)閱讀]
1928年5月,中共東府特委決定驅逐駐澄城韋莊軍閥趙桂堂。在此前后,特委先后派王育真、吳卜亭、雷振東等打入各地紅槍會組織,建立了澄城縣西南區(qū)農民問政總團。在農民問政總團的指揮下,武裝農民占領了酥酪、原畔、臨皋、東白...[繼續(xù)閱讀]
1928年9月下旬,中共陜北特委決定在米脂縣城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討論陜西省委第三次擴大會議《全陜總暴動計劃決議案》等文件。9月28日(農歷八月十五日),會議尚未開始,前來參加會議的杜衡、焦維熾、賈拓夫、李文芳等人被國民黨...[繼續(xù)閱讀]
1929年2月初,共青團陜西省委委員程士誠、省委書記馬云藩相繼被捕叛變,致使黨、團省委主要負責人曹趾仁、李子洲、蒲克敏、劉繼曾、徐夢周、李大章、劉映勝、王又章等相繼被捕,黨、團省委機關遭受嚴重破壞。省委下轄的黨組織...[繼續(xù)閱讀]
1929年11月,周至、戶縣一帶災民因不滿國民黨當局的反動統(tǒng)治,在農民周七的帶領下,揭竿而起,攻克周至縣城,接著圍攻戶縣縣城。中共陜西臨時省委聞訊,急派西路巡視員陳云樵及李特生前往領導。陳、李奔赴途中,災民暴動已被鎮(zhèn)壓。...[繼續(xù)閱讀]
1930年初,中共陜西臨時省委要求各地黨組織開展武裝斗爭,將乾縣劃為發(fā)動武裝斗爭的中心區(qū)域。根據(jù)省委指示精神,中共乾縣縣委書記王敬之聯(lián)絡了吳好善、許更晨等組建了一支武裝。為了擴大武裝,王敬之接受了駐乾縣、永壽、禮泉...[繼續(xù)閱讀]
1930年夏,劉志丹、謝子長乘隴東民團軍總司令譚世麟招兵買馬、擴充勢力之機,在其部掛名建軍。劉志丹招收的人馬被編為騎兵第六營,劉志丹任營長。謝子長派李力果、閻紅彥等將駐宜川后九殿民團楊庚武部的周維奇營百余人拉到慶...[繼續(xù)閱讀]
1930年8月30日,根據(jù)中共陜西省委決定,中共藍田特支發(fā)動藍田南區(qū)農民和紅槍會舉行暴動。紅槍會首領曾老三擔任暴動總指揮。暴動隊伍分兵3路向藍橋駐軍劉漢三部發(fā)起進攻,除劉漢三僥幸逃脫外,其余100余人均被消滅,暴動勝利。...[繼續(xù)閱讀]
1930年9月,在陜西保安縣(今志丹縣)永寧山中共支部的配合下,劉志丹和曹力如等在永寧山一帶組織革命武裝。28日,劉志丹率領部隊打著隴東民團軍騎兵第六營的番號,以籌措糧草為名,進駐甘肅合水縣太白鎮(zhèn)。10月1日,伺機將駐太白鎮(zhèn)的...[繼續(xù)閱讀]
1930年10月中旬,中原大戰(zhàn)已漸尾聲,楊虎城所部自豫南南陽北進,攻克豫西重鎮(zhèn)洛陽后,沿隴海線向西兼程疾進。10月25日,楊部攻克潼關。潼關守軍倉皇退往大荔一帶。楊虎城率主力經(jīng)華陰、華縣、渭南、臨潼直趨西安,并命孫蔚如師等北...[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