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Ekavyavahārika的意譯,亦譯“執(zhí)一語言部”、“維跡部”等。佛教部派之一。釋迦逝后二百年從大眾部分出。據(jù)《異部宗輪論述記》,它發(fā)揮大眾部“現(xiàn)有體用,可名實有”、“過去未來,非實有體”的主張,認為一切事物“皆無實體...[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梵文Ekavyavahārika的意譯,亦譯“執(zhí)一語言部”、“維跡部”等。佛教部派之一。釋迦逝后二百年從大眾部分出。據(jù)《異部宗輪論述記》,它發(fā)揮大眾部“現(xiàn)有體用,可名實有”、“過去未來,非實有體”的主張,認為一切事物“皆無實體...[繼續(xù)閱讀]
梵文Icchantika的音譯,亦譯“一闡提迦”等,略稱“闡提”,意為“不具信”,或稱“斷善根”。佛教名詞。指被認為是斷絕一切善根的人?!洞竽鶚劷?jīng)》卷五:“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睂σ魂U提是否具有佛性...[繼續(xù)閱讀]
亦稱“一炷香”。佛教用語。意為焚香敬禮。佛教禪宗長老開堂說法,燒至第三炷香時,長老講這一瓣香敬獻授給我道法的某某法師。后來師承某人,也叫瓣香某人。...[繼續(xù)閱讀]
佛教名詞。佛教智慧的一種。就廣義講,與*薩婆若同。*三智之一,與*一切智相對;有時特指用佛教義理對具體現(xiàn)象個性之認識?!洞蟪似鹦耪摿x記》卷六:“以無明盡故,顯照諸法,名一切種智?!薄洞笾嵌日摗肪矶?“別相是一切種...[繼續(xù)閱讀]
中國佛教天臺宗基本教義之一。謂一心中觀緣起法空、假、中三諦。北齊慧文讀《中論·四諦品》至*三是偈,頓有所悟,曰:“諸法無非因緣所生,而此因緣,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佛祖統(tǒng)紀》卷六)謂事物因緣所生...[繼續(xù)閱讀]
亦稱“三智一心”。中國佛教天臺宗基本教義之一。首創(chuàng)于北齊慧文。“三智”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天臺宗認為,以修習(xí)佛教般若為因,可于“一念心”中頓得“三智”之果,用不著分階段地獲得?!斗鹱娼y(tǒng)紀》卷六引《...[繼續(xù)閱讀]
日本佛教史事件?!耙幌颉敝敢幌蜃?即*凈土真宗;“一揆”是團結(jié)一致,共同御侮的意思。意為真宗起義或真宗暴動。日本古代不少佛教宗派擁有僧兵,為了保護寺產(chǎn)或與別的宗派以至官府爭權(quán)奪利,經(jīng)常發(fā)生武裝沖突。主要有兩種:一...[繼續(xù)閱讀]
亦稱“一相三昧”、“一相莊嚴三摩地”。佛教名詞。指以*法界(真如、實相)為觀想之對象,并以法界為唯一行相的禪定?!段氖獍闳艚?jīng)》:“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毙薮硕U定要通過“觀佛現(xiàn)前定”實現(xiàn),即于坐禪時,“...[繼續(xù)閱讀]
基督教派別之一。產(chǎn)生于公元7世紀。認為基督雖具有神、人兩性,但只有一個意志和作用,即神的意志和作用,而不具有人的意志和作用。東羅馬帝國皇帝康斯坦斯二世(ConstansⅡ,642—668)曾出諭命令全國都信從此說,違者治罪。羅馬教皇...[繼續(xù)閱讀]
亦稱“反三一論派”?;浇痰囊粋€派別。產(chǎn)生于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流行于波蘭、匈牙利和荷蘭等。認為上帝不是三位一體而只是一位,故名。視耶穌只是一個偉大的神圣人物而不是神,不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不承認教會...[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