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約760毫米。全身黑色,具綠色光澤。頭頂和后頭各具冠羽。額和眼周紅色。下體體側(cè)具白色斑塊(冬羽頭無冠羽,下體體側(cè)無白色斑塊)。棲于沿海。以水生動物為食。分布于遼寧、大連(冬候鳥);臺灣(迷鳥)。紅臉鸕鶿...[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全長約760毫米。全身黑色,具綠色光澤。頭頂和后頭各具冠羽。額和眼周紅色。下體體側(cè)具白色斑塊(冬羽頭無冠羽,下體體側(cè)無白色斑塊)。棲于沿海。以水生動物為食。分布于遼寧、大連(冬候鳥);臺灣(迷鳥)。紅臉鸕鶿...[繼續(xù)閱讀]
全長約500毫米。全身黑色,具藍綠色光澤。羽冠不顯。肩、翅上覆羽、內(nèi)側(cè)次級飛羽銀灰色,羽緣黑色。前額、頭側(cè)及頸具少數(shù)銀白色羽毛。棲于湖泊、沼澤。常數(shù)只成群活動。以魚為食。分布于云南。黑頸鸕鶿...[繼續(xù)閱讀]
全長約900毫米。體羽幾乎全為黑色,具藍色光澤。紅色喉囊顯著。雌鳥頸部有棕色環(huán)帶;喉灰色,胸、腹白色。棲于沿海及海島。以水生動物為食。分布于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及西沙群島(夏候鳥);臺灣(旅鳥)。小軍艦鳥...[繼續(xù)閱讀]
全長約950毫米。上體黑色,具綠色光澤;喉、頸、胸黑色,具紫色光澤;腹白;嘴黑,喉囊紅色。雌鳥胸和腹白,嘴玫瑰色。棲于海洋。以魚為食。偶見廣東沿海島嶼。白腹軍艦鳥...[繼續(xù)閱讀]
全長約800毫米。雄鳥體羽幾乎全為黑色,具光澤。喉囊紅色。脅白色。雌鳥頭至頸黑色,上體黑褐色;胸、上腹、脅白色;下腹及尾下覆羽黑色。棲于海洋。以魚為食。分布于福建、西沙群島(夏候鳥);臺灣(旅鳥)。白斑軍艦鳥...[繼續(xù)閱讀]
全長約1000毫米。頭頂白色,頭的兩側(cè)黑色的羽毛延長成冠羽。上體灰色,下體白色。前頸有數(shù)條黑色縱紋。棲于水田、河邊、沼澤、海灘。以水生動物和昆蟲為食。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及以東各省,海南島(留鳥);臺灣...[繼續(xù)閱讀]
全長760—1000毫米。額至枕藍黑色,枕有黑色羽毛延長成冠羽。嘴角具藍黑色紋經(jīng)頰至枕,并沿后頸向下至上背;自兩頰又各有一條藍黑色縱紋向下至胸側(cè);頸的余部栗棕色。上體暗灰褐色,背的兩側(cè)雜有棕紅色。胸和腹藍黑色,兩側(cè)栗紅色...[繼續(xù)閱讀]
全長440—520毫米。額、頭頂、枕、冠羽綠黑色;后頸、頸側(cè)及顴紋灰色;背、肩銅綠色,腰、尾上覆羽黑灰色;翅羽石板綠色,具白色羽緣。頦、喉白色,胸灰色。棲于河邊、塘邊。多單個活動。以水生動物、昆蟲為食。分布于黑龍江、陜...[繼續(xù)閱讀]
全長450—510毫米。頭、羽冠、后頸、前胸紅栗色;肩滿布藍黑色的蓑羽,背鼠灰色。身體余部白色。棲于稻田、沼澤。喜群棲。以水生動物、昆蟲為食。分布于吉林、河北、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以南各省,海南島(夏候鳥、留...[繼續(xù)閱讀]
全長500—520毫米。頭、頸、喉及背部中央的蓑羽橙黃色,身體余部白色。冬羽全身白色,背無蓑羽。棲于稻田、沼澤。成對或小群活動。以水生動物、昆蟲為食。分布于陜西、四川、西藏以南各省,海南島(夏候鳥、留鳥);臺灣(夏候鳥...[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