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釋迦牟尼】 詩詞 > 正文

金剛經(jīng) · 第十四品 · 離相寂滅分
周 - 釋迦牟尼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jīng),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jīng)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jīng)。
展開全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jīng),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jīng)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jīng),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br/>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jīng),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
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
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節(jié)節(jié)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br/>“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br/>“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jīng)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br/>
收起
[ 釋文或賞析] >>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入學習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現(xiàn)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