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中國古籍版本 > 列表
中國古籍版本 共有 38 個詞條內容

一、版本的起源

    版本的起源出自圖書形成的法式。圖書是用文字表達人的思想意識,闡發(fā)事物的義理,描寫人和事物的情狀。它的內容,如果只憑口傳耳受,難免不以訛傳訛,失去原來面貌,而且也不容易傳播于四方,行之于久遠。必須憑借一定的物質材料...[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二、寫本的起源與發(fā)展

    書的形態(tài),最先是簡牘。簡以竹為之者,叫做竹簡,以木代竹者,是為木簡。把數(shù)簡編連起來,稱為策或冊。而以柔皮編的,叫做韋編。《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讀《易》,韋編三絕。”我國書籍,自商周之有《周易》以來,已二三千年...[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三、抄寫本

    抄寫本始于周朝的簡策。所謂“漆書壁簡”,是簡策用竹梃點漆書寫,雖材料與用筆書寫于紙者不同,而其義則一,當可視作寫本的開端。這種簡策,既笨重又不便于手拿著閱讀,故有間用絲織品抄寫書籍。帛、素是絲織品總名。《墨子·明...[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四、刻印本

    雕版印刷術是我國勞動人民一個偉大的發(fā)明。何時用以刻印書籍,其說不一。要以實物可證的,則是唐懿宗時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一行;卷首有佛說法圖一幅;畫筆線條細勁;而字...[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附錄

    為了掌握圖書版本的真?zhèn)?茲選數(shù)例作為參考郡齋讀書志宋晁公武編。公武字子止,巨野人。世稱昭德先生。南陽井憲孟藏書甚富,臨死時,全以贈送公武,公武分別考論各書的內容,附述一些遺聞佚事,匯編為讀書志。因他這時正守榮州...[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1、漢代說

    (公元一六五年)明益藩莊王在他撰的《勿齋集》卷一中說:“漢靈帝時,詔刊章捕張儉等,是刻印之法,漢已有之”。近人莫伯驥從其說,“既有刻印之法,而書籍乃日用不可缺少之物,卻乃抄寫,恐無是理,則刻書實始于漢人,其說亦未嘗無據(jù)...[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2. 六朝說

    清道光間李元復在他撰的《常談叢錄》卷一里說:“書籍自雕鐫板印之法行,而流布始廣,亦籍以永傳。然創(chuàng)之者初不必甚難。以自古有符璽可師其意,正無待奇想巧思也。竊意漢蔡倫造紙之后,當魏晉六朝宜有繼起而為之者矣,但未盛行...[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3. 隋朝說

    此說信從者甚多,他們的根據(jù)是明陸深在《河汾燕閑錄》上說:“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公元五九四年一月五日)敕廢像遺經(jīng),悉令雕撰。此印書之始,又在馮瀛王先矣?!标懯纤脑疾牧?系出自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十...[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4. 唐朝說

    初唐時,勞動人民發(fā)明了雕板印刷術以后,何時用它來刻印書籍?以現(xiàn)有實物,可以確定它年代的,要推敦煌石室中發(fā)現(xiàn)的咸通九年(公元六八八年)雕板印的《金剛經(jīng)》,它用七張紙粘成一卷,全長十六尺,完整無闕。首扉頁刻畫佛在給孤獨園...[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

1、五代

    (公元907-960年)刻本五代之稱有二:一是唐稱南朝宋、齊、梁、陳及隋為五代,是前五代。一是宋以后稱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晉(936-947)、后漢(947-950)、后周(951-960)為五代,是為后五代。這里所述的刻本,是后五代的刻本,通稱為五代刻...[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