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由33個椎節(jié)組成,包括頸椎(7節(jié))、胸椎(12節(jié))、腰椎(5節(jié))、骶椎(5節(jié))和尾椎(4節(jié))。由于后兩者大多呈融合狀,故參與活動的椎節(jié)僅26個。此26節(jié)借助于周圍豐富的肌群、韌帶與關節(jié)囊使之組成一個活動自如,并且有強大支撐力的鏈條狀...[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脊柱由33個椎節(jié)組成,包括頸椎(7節(jié))、胸椎(12節(jié))、腰椎(5節(jié))、骶椎(5節(jié))和尾椎(4節(jié))。由于后兩者大多呈融合狀,故參與活動的椎節(jié)僅26個。此26節(jié)借助于周圍豐富的肌群、韌帶與關節(jié)囊使之組成一個活動自如,并且有強大支撐力的鏈條狀...[繼續(xù)閱讀]
脊髓的外觀為扁圓形柱狀,全長40~50cm,重26~30g。上方在枕大孔處與延髓相延續(xù),下方呈圓錐形,尖端伸出一細長之索狀物,稱為終絲。在頸髓與腰髓處各有一膨大區(qū),上方頸膨大位于頸4~胸1節(jié)段,腰膨大則位于胸10~腰1處(圖1-12)。于胎兒...[繼續(xù)閱讀]
脊柱的運動學特征取決于關節(jié)表面的幾何形狀和關節(jié)間軟組織的性能。脊柱的運動方式分為兩種:旋轉運動(角度運動)和平移運動(線性運動)。兩種運動都可用Cartesian三維坐標系來表示,具有6個自由度(圖2-1)。在臨床上,通常以沿X軸的旋...[繼續(xù)閱讀]
脊柱生物力學與其功能解剖特點密不可分。根據(jù)解剖和功能不同,脊柱可分為前后兩部分,分界線位于椎體的后部。前部結構包括椎體、椎間盤和前、后縱韌帶,而相應的椎弓、椎間關節(jié)、橫突、棘突和所屬韌帶構成其后部結構。前部...[繼續(xù)閱讀]
脊髓受到椎管的保護,同時也受到其周圍軟組織的保護和支持,后者包括軟脊膜、齒狀韌帶、蛛網膜和硬膜,以及腦脊液和硬膜下組織。脊髓的生物力學特性對其自身也有重要的保護作用。脊髓無軟脊膜包裹時其特性猶如半流體性黏聚...[繼續(xù)閱讀]
決定脊柱損傷形成的5個因素:脊柱的材料特性、結構特性、載荷形式、加速速率和載荷大小。材料特性主要涉及椎體、韌帶、髓核、纖維環(huán)等結構的力學性能,結構特性是指脊柱各結構的大小、形狀、位置對脊柱穩(wěn)定性的影響。材料...[繼續(xù)閱讀]
脊柱手術的目的是矯正畸形、緩解疼痛、穩(wěn)定脊柱和保護神經。脊柱的生物力學是內固定設計和研制的基礎,也是評價其固定穩(wěn)定性和實用價值的標準。脊柱內固定本身的發(fā)展也同人們對脊柱生物力學認識的加深密不可分。因此,運用...[繼續(xù)閱讀]
一般采用視診、觸診、叩診與聽診進行檢查,同時還常用測量的手段進行雙側肢體的對比。常用的用具除聽診器外,尚應包括叩診錘、帶尺、棉簽及大頭針等。一、全身檢查首先進行全身查體,從頭面五官到軀干四肢,均需全面系統(tǒng)地檢...[繼續(xù)閱讀]
一、脊柱的一般檢查(一)視診【站姿】此與各種傷患的診斷具有一定關系,正常人站姿如圖(3-45)所示;但隨年齡增長、外傷及老化而逐漸變形,如圖3-46所示,而病變所致的站姿或臥姿則各不相同。例如脊柱結核者,脊柱始終保持微曲伸直狀...[繼續(xù)閱讀]
一、腦脊液檢查腦脊液檢查仍被視為脊柱疾患的常規(guī)性檢查手段之一,其不僅有助于對脊柱傷患的診斷,而且也可用作鑒別診斷。在一般情況下,其較之脊髓造影等檢查更為重要,亦可在造影前或與造影同時進行。正常人約有腦脊液150...[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