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本草綱目 > 列表
本草綱目 共有 1826 個詞條內容

歷代諸家本草

    神農本草經[掌禹錫曰]舊說本草經三卷,神農所作,而不經見,漢書·藝文志亦無錄焉。漢平帝紀云:元始五年,舉天下通知方術本草者,所在軺轉遣詣京師。樓護傳稱:護少誦醫(y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本草之名蓋見于此。唐李世�ᙣ...[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引據古今醫(yī)家書目

    [時珍曰]自陶弘景以下,唐、宋諸本草引用醫(yī)書,凡八十四家,而唐慎微居多。時珍今所引,除舊本外,凡二百七十七家。黃帝素問王冰注唐玄宗開元廣濟方天寶單方圖唐德宗貞元廣利方太倉公方宋太宗太平圣惠方扁鵲方三卷張仲景金匱玉...[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引據古今經史百家書目

    [時珍曰]自陶弘景、唐、宋以下所引用者,凡一百五十一家。時珍所引用者,除舊本外,凡四百四十家。易經注疏王弼詩經注疏孔穎達、毛萇爾雅注疏李巡、邢、郭璞尚書注疏孔安國春秋左傳注疏杜預孔子家語禮記注疏鄭玄周禮注...[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采集諸家本草藥品總數

    神農本草經三百四十七種除并入一十八種外,草部一百六十四種,谷部七種,菜部一十三種,果部一十一種,木部四十四種,土部二種,金石部四十一種,蟲部二十九種,介部八種,鱗部七種,禽部五種,獸部一十五種,人部一種。陶弘景名醫(yī)別錄三...[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神農本經名例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yǎng)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yǎng)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陶隱居名醫(y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

    古秤惟有銖兩而無分名。今則以十黍為一銖,六株為一分,四分成一兩,十六兩為一斤。雖有子谷黍之制,從來均之已久,依此用之。[蘇恭曰]古秤皆復,今南秤是也。后漢以來,分一斤為二斤,一兩為二兩。古方惟張仲景,而已涉今秤,若用古...[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采藥分六氣歲物

    岐伯曰:厥陰司天為風化,在泉為酸化,清毒不生。少陰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寒毒不生。太陰司天為濕化,在泉為甘化,燥毒不生。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寒毒不生。陽明司天為燥化,在泉為辛化,濕毒不生。太陽司天為寒化,在泉...[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七方

    岐伯曰:氣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又曰: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不以奇,下不以偶。補上治上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遠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十劑

    徐之才曰:藥有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十種,是藥之大體,而本經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所遺失矣。宣劑[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屬是也。[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傳入里,三陰實而不受,逆于胸...[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

氣味陰陽

    陰陽應象論曰: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于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清陽...[繼續(xù)閱讀]

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