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大明帝國的衰亡 > 列表
大明帝國的衰亡 共有 57 個詞條內容

頹靡的士風

    之所以講明末的文官階層要對明朝的滅亡負責,是因為他們作為當時實際統(tǒng)治全國的精英階層,不僅沒有有效地應對明末的局面,扭轉其崩潰之勢,反而起了反作用,加快了明朝的滅亡。大明帝國,雖說由皇帝一人獨統(tǒng),但實際上,即使是能力...[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凋敝的陜北

    明末的內亂,雖遍布全境,但最終釀成大禍的,卻是陜西殺出來的農(nóng)民軍。陜北的局勢,之所以會弄到那種地步,則既有陜北的特殊原因,也有朝廷方面的原因,即邊政的敗壞。中國歷代的農(nóng)民起義,雖風起云涌,代代不絕,但細究起來,則有明顯...[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神秘消失的李自成

    崇禎七年(1634)底,山西的農(nóng)民軍成功地突破了黃河,進入河南地區(qū),局面開始不可收拾。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nóng)民軍攻破中都鳳陽,大震天下。崇禎帝震怒之下,調兵遣將,嚴令于六個月內殲滅農(nóng)民軍??偠轿迨≤妱盏暮槌挟犚票鴸|出潼關...[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張獻忠興盛

    與這一時期的李自成相比,張獻忠占有絕對優(yōu)勢。在闖王高迎祥死后的幾年中,張獻忠獨執(zhí)牛耳,成了群雄中的第一號人物。張獻忠,字秉吾,又號敬軒,陜西延安人(一說延安衛(wèi)柳樹澗人,屬軍籍),出生于萬歷三十四年(1606)九月,與李自成同歲...[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熊文燦的撫局

    在敘述張獻忠谷城受撫之前,有必要追述一下朝廷方面的有關情況。崇禎七年(1634)正月,因農(nóng)民軍勢力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朝廷特進延綏總督陳奇瑜為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諸省軍務,以重臣開督府,統(tǒng)攝討...[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盧象升戰(zhàn)死疆場

    崇禎九年(天聰十年,1636)四月,皇太極在盛京(今沈陽)正式登基即位,建國號大清,定年號為崇德,仍以盛京為國都?;侍珮O建元立國,充分顯示出他將與大明朝爭奪天下的決心。自此以后,他展開了一系列攻勢,與明朝進行決戰(zhàn)。崇禎九年六...[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楊嗣昌督師

    張獻忠再反于谷城,令朝廷措手不及,十分狼狽。其實,在當時的滿朝文武中,也有幾位頭腦清醒、沒拿張獻忠錢財?shù)娜宋?。他們對張獻忠始終不放心,認為應抓住機會,予以徹底解決,免得養(yǎng)虎貽患。如鄖陽巡撫戴東旻、襄陽道王瑞柟、鄖...[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李自成:打不倒的必使我強大

    李自成在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被洪承疇大敗于陜南后,便率殘部退入陜西、四川、湖廣三省交界的大山之中。也是李自成命大!當時追剿他的陜西巡撫孫傳庭、總督洪承疇,先后被朝廷火速檄調至京師附近,抗擊入侵的清兵。而張獻忠、...[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松錦大敗:等不到的救援

    在崇禎十一年(1638)九月至崇禎十二年(1639)三月,多爾袞率兵橫掃京畿五個多月,大獲全勝之后,明、清雙方又進入了一個相對僵持階段。明朝為扭轉形勢,全力布防,而清朝則在積極備戰(zhàn),伺機發(fā)動新的進攻。盧象升死后,朝廷先命從陜西前...[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

不是亡國之君,偏遇亡國之事

    大明朝在崇禎帝手中已掌管了十六年,至此已到了窮途末日的地步了。至崇禎十六年(1643),天下將崩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早晚而已。崇禎帝或許已有預感。早在崇禎十二年(1639),一向迷信的崇禎帝,屢屢夢到有一神人在其手掌中寫“有”...[繼續(xù)閱讀]

大明帝國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