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中國哲學史 > 列表
中國哲學史 共有 166 個詞條內容

(3)圣人之情

    以上問題,早期道家均未見討論,惟王弼首次提出。另有一點不合早期道家,即其論圣人之情。裴松之(372年—451年)《三國志注》有云:何晏以為圣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鐘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四)《列子》中之唯物論及機械論

    在魏晉新道家眼中,道家與儒家之不同,在于道家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語,《嵇中散集》卷六,頁一)。然何謂“任自然”?《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五)《列子·楊朱篇》中之快樂主義

    《列子·楊朱篇》,聲稱為周代哲學家楊朱之學說,然實系漢以后之著作。其基本意見,蓋謂人生不僅一飛而過,而且包含一大部分[1],嚴格言之,不是人生。《楊朱篇》曰: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元一焉。設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幾居其...[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一)向秀與郭象

    此注雖標郭象名,但有謂系向秀所作者?!稌x書·向秀傳》曰:向秀字子期,河內懷人也。清悟有遠識,少為山濤所知。雅好老莊之學。莊周著內外數(shù)十篇,歷世才士,雖有觀者,莫適論其旨統(tǒng)也。秀乃為之隱解,發(fā)明奇趣,振起玄風,讀之者超...[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二)“獨化”

    何晏、王弼,以道為“無”;但所謂“無”之意義,二人均未詳細言及?!肚f子注》則直謂“無”即是數(shù)學上之零。萬物之所以如此如此,正因其自然即是這般這般。《莊子·大宗師》“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注云:無也,豈能生神哉?不神鬼...[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三)宇宙間事物之關系

    所謂“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者,不過謂吾人不能指定某特殊事物是某特殊事物之原因,并非謂各事物,彼此之間,皆無關系。依《莊子注》,事物彼此之間,有關系而且有必要的關系?!肚锼贰耙怨τ^之……”注云:天下莫不相與為彼我...[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四)天然及人事之變化

    上文謂《莊子注》之理論,頗似巴門尼底斯。但在別一方面,其理論又頗似海拉克利塔斯(Heraclitus)?!肚f子注》以為宇宙間各事物是常變的。《大宗師》“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注云:夫無力之力,莫大于變化者也。故乃揭天地...[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五)“無為”

    有新時勢,人自然有新辦法、新制度以應之。此乃勢之必然;此乃人之自為。能任人之自為,即可無為而無不為?!洞笞趲煛贰耙灾獮闀r者,不得已于事也”注云:夫高下相受,不可逆之流也。小大相群,不得已之勢也。曠然無情,群知之府也...[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六)“圣智”

    《老子》云:“絕圣棄智,民利百倍?!?《老子》十九章)據(jù)上所引,吾人可知《莊子注》并不反對圣智?!肚f子注》不反對圣智,而只反對學圣智?!恶R蹄》“及至圣人……”注云:圣人者,民得性之跡耳,非所以跡也。……夫圣跡既彰,則...[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七)“逍遙”

    圣智之必為大人物,必有大事業(yè),普通人之必為小人物,必有小事業(yè),亦猶莊子所說大鵬之必為大鳥,學鳩之必為小鳥也?!跺羞b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注云:非冥海不足以運其身,非九萬里不足以負其翼;此豈好奇哉?直以大物必...[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