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復興路與楨州大街什字西南角,占地36.45畝。2009年開工建設,2011年告竣。共建成4棟6層住宅樓22380平方米。2012年12月,入住2、3組村民143戶。晨鐘錦苑小區(qū)...[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位于復興路與楨州大街什字西南角,占地36.45畝。2009年開工建設,2011年告竣。共建成4棟6層住宅樓22380平方米。2012年12月,入住2、3組村民143戶。晨鐘錦苑小區(qū)...[繼續(xù)閱讀]
位于108國道以西,304省道以北,占地63.37畝。2013年4月開工建設,計劃建多層樓房11棟,高層樓房5棟,總建筑面積89000平方米。建成后將安置4、5、6、7、8共5個村民小組約380多戶村民。晨鐘金城家園正在施工中的金城家園小區(qū)...[繼續(xù)閱讀]
1981年8月,因韓城縣新城區(qū)建設金塔公園之需要,政府決定赳赳寨 (村) 整體搬遷。市政府先租后征土地9.96畝,共搬遷群眾12戶60口人,涉及村莊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900平方米。縣政府按一等建筑物20元每平方米、二等建筑物...[繼續(xù)閱讀]
2013年3月,古城保護改造晨鐘村一期拆遷工程啟動。該工程涉及兩部分:一是東起澽陽路,西至環(huán)城東路與井把彎沿線,南起城關中學,北至土塬;二是古城東北角,共涉及晨鐘村一、二、三、四、五共5個村民小組(高圪垯、吉家寨、井把彎、...[繼續(xù)閱讀]
1947年10月10日,韓城第一次解放,國民黨軍隊潰逃時火燒三關。其中北關最為嚴重,共燒毀民房307間,小鋪店30間,商號51間,總戶數(shù)達67戶; 燒毀廟宇9座54間; 燒毀祠堂4院34間; 燒毀基督教堂1處36間。其中草市巷損失最大,共燒毀民房214間,僅地...[繼續(xù)閱讀]
明朝,韓城縣行政區(qū)劃按鄉(xiāng)里編制。嘉慶年間 (1522—1566) ,全縣劃分為4鄉(xiāng)36里。現(xiàn)今的晨鐘地域各自然村隸屬梁下鄉(xiāng)北隅里。清·光緒元年 (1875) 鄉(xiāng)不變,改36里為28里。今晨鐘地域各村仍歸屬梁下鄉(xiāng)北隅里管轄。辛亥革命后 (1912年) ,全縣...[繼續(xù)閱讀]
1949年,總人口1287人。1961年,總人口1407人,比解放初增長9.3%。1980年,總人口2122人。1990年,總人口2569人,與解放初的1949年比較翻了一番。2000年,總人口2759人。到2014年6月底統(tǒng)計,總人口達到3036人,比1949年增長1.36倍。其中男性1385人,比1949年的...[繼續(xù)閱讀]
晨鐘村的家庭規(guī)模變化和全市家庭人口結構變化一樣,趨于小型化和核心化。1949年,晨鐘地域里共有家庭281戶,戶均4.58人。2000年,全村681戶,戶均人口4.05人,戶數(shù)比解放初期增加1.42倍,戶均人口卻減少11.6%。2006年,戶均人口為3.87人,比1949年...[繼續(xù)閱讀]
1980年,0—14歲人口684人,占總人口的32.2%; 15—19歲人口927人,占總人口的43.7%; 50歲以上人口為511人,占總人口的24.1%。2014年6月底,晨鐘村0—14歲人口382人,占總人口的12.6%; 15—19歲人口1861人,占總人口的61.3%; 50歲以上人口為793人,占總人口的...[繼續(xù)閱讀]
1949年,男性人口630人,女性人口657人。性比重各占48.95%和51.05%。1980年,男性人口979人,女性人口1143人,性比重男比女少7.72個百分點。2014年,0—4歲兒童性別比為145; 10—14歲人口性別比為117; 15—19歲人口性別比為189; 20—24人口性別比為115...[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