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字 > 字源 > 列表
字源 共有 5987 個詞條內(nèi)容

    指事字。古文字一至四橫劃表示數(shù)字一至四,是原始記數(shù)符號。“一”字本義是表示最小的正整數(shù)。《玉篇·一部》:“一,王弼曰:一者,數(shù)之始也?!庇直硎拘驍?shù),指第一。《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繼續(xù)閱讀]

字源

    指事字。與兀為一字。本義是人頭。《爾雅·釋詁下》:“元,首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人歸其元,面如生?!薄睹献印る墓隆?“勇士不忘喪其元?!痹杂?xùn)“首”?!霸弊衷谏檀研杏?始作“”,突出人頭,正體現(xiàn)元...[繼續(xù)閱讀]

字源

    象形字。本像人形,突出頭部,以示人之頂顛。《說文》:“天,顛也。”即其本義。古代有天刑,為鑿頂之刑?!兑住ゎァ?“其人天且劓?!标懙旅麽屛?“天,剠也。馬融曰:‘剠鑿其額曰天?!薄都崱は软崱?“天,刑名。剠鑿其額曰...[繼續(xù)閱讀]

字源

    指事字。丕、不原為一字,后分化。甲骨文“不”字作“”,像草木之根部,為“”之初文?!对姟ば⊙拧こiΑ?“鄂不?!编嵭{:“不,當作?!薄稄V雅·釋言》:“,柢也。”《說文》:“柢,木根也?!奔坠?..[繼續(xù)閱讀]

字源

    會意字。其造字本義未明。許慎認為吏字“從一從史,史亦聲”,是據(jù)秦代小篆的字形來分析的,與早期字形不符。就古文字材料來看,吏、史、使、事本為一字,后分化。典籍中吏字一般是古代百官的通稱?!墩f文》:“吏,治人者也。”...[繼續(xù)閱讀]

字源

    指事字。甲骨文作“”、“”,短橫畫在長橫畫之上,以表示其在上。金文作“”。春秋文字作“”,或在上添加一豎筆作“”,為隸書所本。戰(zhàn)國文字形體較為復(fù)雜,大多數(shù)仍沿用春秋文字作“上”;或作“”,下添一短橫畫,乃無意義之飾...[繼續(xù)閱讀]

字源

    象形字。構(gòu)形不明。有學(xué)者認為本像花蒂之形,為“蒂”字初文?!墩f文》則認為是從上束聲的形聲字。帝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現(xiàn),多指天帝?!缎⊥汀ひ笮嫖淖忠揖帯?951:“至甲辰帝不其令雨?!?至甲辰這一天,天帝都不會令下雨)亦可...[繼續(xù)閱讀]

字源

    形聲字。始見于甲骨文,作“”、“”,從凡(“”乃凡字,“”為凡字省寫)、方聲。西周金文作“”,承襲甲骨文,但在“方”之上部加一橫畫,為飾筆。或作“”,凡旁與方旁共用一橫畫,即凡旁下移與方旁重合。春秋文字作“”,“”訛為...[繼續(xù)閱讀]

字源

    指事字。甲骨文下字作“”、“”,短橫畫在長畫之下,以表示其在下。金文承襲甲骨文作“”。春秋文字或添一豎畫作“”,為篆隸所本。戰(zhàn)國文字大多沿襲春秋文字作“”,或作“”,上添一短橫為飾筆;或作“”,省去下面一短橫。秦...[繼續(xù)閱讀]

字源

    象形字。始見于甲骨文。示、主二字本是一字之分化,甲骨文“”本像神主之形,“”是省略寫法,“”則是進一步省略的結(jié)果?!啊眲t在上面加一短橫為飾筆。“”、“”兩旁小點可能是表現(xiàn)祭祀時涂抹在神主上的血液。西周金文及...[繼續(xù)閱讀]

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