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 列表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共有 171 個詞條內容

三、成年人群

    20歲以后至50歲,近視發(fā)病率逐漸下降,但屈光成分的變化可能對其產生影響,如晶狀體的繼續(xù)增長、屈光力減弱,睫狀肌張力喪失,50歲后的晶狀體核硬化使屈光指數增加等,但不伴有眼軸增加。關于成年人群的研究大多數包括一個非常廣...[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一、國內外的有關研究

    學生近視發(fā)病率一般均為女多于男。趙家良等①報道北京順義15歲男生的發(fā)病率為36.7%,女生為55.0%;鄭長榮等發(fā)現天津中學生的女生的發(fā)病率高于男生。1996年美國NationalEyeInstitute的Braun②的研究結果表明,在8~10歲的學生中女生近視的發(fā)...[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二、我們的研究

    (1)我們的研究詳細描述了不同年齡、不同近視程度、不同眼別下的性別差異。(2)我們的研究提示,男女生在不同近視度、不同的年齡構成,其近視的發(fā)病率有所不同。近視防控:注意青春發(fā)育初期對近視發(fā)展的影響。表1-2中小學各年級...[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第八節(jié) 眼別

    在早年的文獻中,對于眼別的差異也有觀察,右眼似乎更易患近視。Sperduto提出,近視發(fā)病率在右眼和左眼之間存在差異,分別為25.0%和24.3%。我們的研究也提示右眼的近視化進展早于左眼,從條形圖可以清楚地觀察到近視從右眼逐步向左眼...[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一、兒童青少年期人種和種族對屈光分布的影響

    早期近視眼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所顯示的差異非常大。Cohn不僅注意到方法學方面、樣本人群年齡的差異,還注意到了種族的影響。(一)歐洲地區(qū)在對Vienna的在校學生的研究中,vonJaeger發(fā)現近視發(fā)病率為74%,而vonReuss得出的第一次結果是...[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二、成年人人種和種族的變異

    (一)歐洲很多歐洲的研究已經關注到在成年人或普通人群中的屈光不正。最著名的研究是Scheerer和Betsch在德國進行的一項大型聯合研究。在25歲以上的人群中,近視的發(fā)病率為13%。而Guttma在一組42900人的研究中發(fā)現,近視的發(fā)病率僅為...[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第十節(jié) 社會經濟和生活環(huán)境因素

    在國內①,城市學生的近視發(fā)病率高于鄉(xiāng)村學生。呂帆等發(fā)現城市學生的發(fā)病率為60.7%,而鄉(xiāng)村學生為30.7%。永州市學生的視力低下率城市為13.72%,農村為10.18%,莆田縣、寧夏等地的調查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與全國的調查結果一致。有研...[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第十一節(jié) 近視和個性

    Curtin對有關近視與個性關系的研究進行了全面回顧。近視對心理是有影響的,在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效遠視力逐漸地減弱,會促使這些人將越來越多的興趣和精力放到近距離的工作上。這種強迫視近的轉變,會引起處世方法(attitude...[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第十二節(jié) 近視和智力

    由于近視眼人群在學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引發(fā)了人們對近視與人的智力間關系的思考。在調節(jié)放松狀態(tài)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tǒng)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稱為近視。近視患者的遠距離視物模糊,因為近視眼的遠點(farpoint)有限。在沒有...[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

一、中小學生的平均屈光度

    1999年呂帆等的調查結果顯示7~18歲學生的平均屈光度為-2.25D。2000年臺灣林隆光的調查結果顯示,7歲、12歲、15歲、18歲的平均屈光度分別為0.17D,-1.45D,-2.89D,-3.64D,18歲男生為-3.15D,女生為-4.12D。香港7歲、12歲學生的平均屈光度分別為0.3...[繼續(xù)閱讀]

青少年近視形成機制以及預測與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