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如果能使原本外置的觸摸面板部件與液晶面板實現(xiàn)一體化,便有可能實現(xiàn)面板的薄型化和輕量化。另外,在將觸摸面板外置于液晶的原方式中,液晶和觸摸面板之間存在物理空間,因此,在液晶面板的上面和觸摸面板的下面之間會反射外來光線等,導致在室外等明亮的環(huán)境下的可視性降低。如果外置的觸摸面板部件能實現(xiàn)一體化,便可抑制在室外等的可視性降低現(xiàn)象。
In-cell技術的提案以前就提出過,但因難以確保成品率和顯示性能,實用化未能取得進展。其原因在于,需要在TFT陣列基板上的像素內部嵌入觸摸傳感器功能。為此,必須使用復雜的半導體制造工藝,這成為提高成品率的絆腳石。另外,在像素內嵌入觸摸傳感器,可利用于顯示的面積部分便會減少,這又是導致畫質劣化的主要原因。
據(jù)消息人士稱,夏普和東芝in-cell觸控面板的良品率已經(jīng)有所改善[1]
區(qū)別
不過,隨著On-cell技術的亮相,液晶和觸摸面板的一體化迎來了轉機。由于只需在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間形成簡單的透明電極圖案等,因此容易確保成品率。另外,像素內的有效顯示區(qū)域的面積也不會減小,幾乎不會由此發(fā)生畫質劣化現(xiàn)象。
如果On-cell方式等液晶一體化技術得到普及,就無需再使用外置的觸摸面板部件。制造觸摸面板的廠商很有可能從原來的外置觸摸面板廠商轉型為液晶面板和彩色濾光片廠商。產(chǎn)品廠商從觸摸面板廠商手中采購外置部件的原供應鏈也將完全改變。
如今On-cell技術屏幕已經(jīng)面世兩年。最廣泛的應用為三星super amoled屏幕。得益于此面板技術,三星Galaxy S 2的厚度達到了8.49mm,重量只有116g。Galaxy S 3的厚度達到了8.6mm,重量達到133g。并且兩者都兼具可更換電池的能力。
使用機型
首先量產(chǎn)
首先在市面上可見的量產(chǎn)的In-cell手機,分別是iPhone5、OPPO R809T、HTC的Evo以及華為的Ascend P6
已經(jīng)使用
在2012年9月13日的發(fā)布會上,蘋果發(fā)布了使用in-cell觸控技術的iPhone5。得益于in-cell技術,以及被取消的后置玻璃面板,iPhone5的厚度達到了7.6mm,重量達到112g。而iPhone4S的厚度為9.3mm,重量為140g,相較之下薄了18%,輕了20%。
2013年4月,華為推出Ascend P2,搭載Synaptics第二代ClearPad 3250 In-Cell技術,是第一款采用第二代In-Cell技術的智能手機。同時支持Synaptics手套技術,無需摘除手套,即可在極端寒冷的環(huán)境下使用。[2]
在2013年6月18日的發(fā)布會上,華為發(fā)布了使用in-cell觸控技術的厚度僅為6.18mm,號稱全球最薄手機的Ascend P6手機。
在2015年7月28日的發(fā)布會上,國產(chǎn)手機廠商一加了發(fā)布了使用in-cell觸控技術的一加手機2。
五大優(yōu)勢
iPhone可從in-cell技術獲得的第一個益處是,iPhone厚度降低了。雖然in-cell屏幕只能使iPhone減少0.5mm不到的厚度,但考慮到分析師曾說過,iPhone可能會用貴金屬材料,而不再用時興的玻璃做外殼,這樣也能減少1mm的厚度。聽起來減少的厚度不多,但拿在手上還是能感覺到改進。
畫面改善也是in-cell觸摸屏幕面板的好處之一。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當我們撕開一塊保護膜時,頓時感覺到屏幕清晰了許多。那是因為光線要穿透的層數(shù)越多,畫面清晰度越差。上面說到,in-cell使屏幕少了一層,理論上來說,屏幕的畫面要比on-cell的屏幕要清晰。
屏幕更薄了,意味著重量也會減輕,除非蘋果還要增加其他的零件。如果蘋果真如傳聞所說,增加屏幕的尺寸,這樣一來,iPhone的整體重量可能就沒有明顯的變化。
屏幕更薄了,空間也增大了,蘋果也有更多空間用來擴大電池。用戶對iPhone電池的續(xù)航要求越來越高,而蘋果要在提升硬件的同時保證電池續(xù)航,蘋果的解決方法就是采用更大的電池。所以,in-cell屏幕所騰出的空間,蘋果如果不考慮把iPhone做得更薄,下一步就會考慮做大iPhone電池,提高iPhone續(xù)航時間。
最后,in-cell技術也使蘋果供應商的制造過程更高效,失敗率更低。雖說in-cell屏幕的生產(chǎn)難度更大,但是減少了制造商粘合屏幕各層的時間。只要供應商攻破技術難度,要加快生產(chǎn)效率不是問題。而傳統(tǒng)on-cell屏幕的生產(chǎn)效率已經(jīng)達到瓶頸,很難得到突破。
未來
研究中心也認為,短期不必擔心in-cell替代,該技術很難在三年內成為主流。業(yè)內分析人士認為,其一,對Ultrabook來說,超薄的設計導致面板易碎,因此coverlens保護玻璃不可或缺,in-cell難以省掉coverlens,做in-cell就失去意義。其二,目前號稱在in-cell進展最快的LG未能量產(chǎn),良品率更無從談起。其三,in-cell的良率概念和觸摸屏的良率概念是不一樣的,如果做觸摸屏廠商70%良率能盈利,那么做in-cell必須良率90%以上才能盈利,因為in-cell做壞后損失的不僅僅是觸摸屏,連TFT也將一起報廢,因此對in-cell良率要求很高,LG工程師認為,in-cell良率只有到90%它們才會量產(chǎn)。其四,做in-cell的目的無非是降低成本、降低厚度,如果touch-on-lens能實現(xiàn)部分效果,in-cell帶來的邊際效果就不會那么明顯,特別是在成本上不會帶來明顯的成本節(jié)約。
內容來自百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