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東北文學 > 列表
東北文學 共有 189 個詞條內(nèi)容

三、儒學、佛道思想的傳入與高句麗文學的繁榮

    高句麗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東北地區(qū)重要的地方政權。漢初高句麗只有鴨綠江北岸今遼寧新賓縣地區(qū),漢昭帝時遷玄菟郡治所于高句麗縣(今遼寧新賓),同時,北夫余王解夫婁遷到東海之濱的迦葉原地區(qū),改稱東夫余王國。漢宣帝神爵三年...[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四、史學領域的成就

    魏晉南北朝時期,東北地區(qū)的史學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記述東北歷史的史書,特別是專門史的出現(xiàn),使得人們對東北的歷史地理有了更為客觀詳盡的了解。盡管關于中國古代史學與文學的關系,歷代論者意見分歧較大,但考慮...[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一、公孫淵

    公孫淵,字文懿,遼東襄平人,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次子。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公孫淵脅奪其叔父公孫恭之位而自立,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為鞏固其統(tǒng)治,公孫淵表面上臣服于曹魏政權,暗地又遣使通吳,吳封其為燕王,加九錫。后又...[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二、高道悅、孫紹、韓秀

    高道悅,字文欣,遼東(今遼寧海城東)新昌人,仕于北魏。少為中書學生、侍御主文中散,后為治書侍御史,加封諫議大夫。及魏孝文帝去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令兼御史中尉,留守洛陽,官至太子中庶子。公元496年,高道悅因勸阻太子拓跋恂...[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三、高謙之、高恭之

    林傳甲先生對北魏文學的整體評價是“近于樸質(zhì)”,恰與南朝清綺的文風形成對照,凸顯出文學的地域性差異。其中有民族文化的因素,“拓跋氏為北部雄長。初無文字,道武帝乘后燕之衰,蠶食并冀。及太武帝燾,辟召賢良,詔辭平粹。再...[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四、韓麒麟、韓顯宗

    韓麒麟,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初為景穆太子東曹主書,興安元年(公元452年),文成帝即位,賜爵魯陽男,加伏波將軍。參慕容白曜征南軍事,曾諫止慕容白矅坑殺破城所俘民眾,得慕容白曜表進為冠軍將軍、冀州(今河北冀縣)刺史。孝文...[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五、慕容氏的散文 附:馮跋

    慕容部注重學習漢族先進文化,一方面,表現(xiàn)在其對待漢族士人的態(tài)度上。其首領慕容廆即以“虛懷引納”“愛重人物”著稱,《資治通鑒》卷88記載了原昌黎太守裴嶷與侄子裴開間的一段對話,可做旁證。裴開問裴嶷何以在勢力較強的...[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一、黑龍江嘎仙洞石壁祝文四言詩

    建立北魏政權的拓跋鮮卑是諸部鮮卑中所居最北的一支,原居地在大興安嶺北段,首領毛時期南遷至呼倫貝爾草原,首領鄰時期離開大興安嶺,到達內(nèi)蒙古興和縣一帶。公元258年,首領拓跋力微率部遷至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并與中原的曹魏...[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二、北朝樂府詩

    《舊唐書·樂志》所載北魏樂府中的北朝民歌,至唐代時仍存有53章,其中尚可解者有《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稽》《巨鹿公主》《白凈皇太子》《企喻》等,標為“燕魏之際鮮卑歌”。此外,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的“梁鼓...[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

三、鮮卑貴族詩歌創(chuàng)作

    早期鮮卑民歌今多已亡佚,除《阿干之歌》《慕容可汗》等尚存有歌名,內(nèi)容可解者,還有部分“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辭”[1]的民歌,原先應當是用鮮卑本族語言歌唱,因“其辭虜音不可曉”[2]而至唐代時已不可解。早期慕容鮮卑民歌以...[繼續(xù)閱讀]

東北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