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界,高壽的老人并不算多,但侯仁之絕對算是其中一個。有媒體曾把侯仁之列為“十大長壽華人”,在總結個中秘訣時,他們都認為“侯仁之擅長長跑,長年堅持運動,跑得動時跑,跑不動時散步,現(xiàn)在身體不是很好,天氣好的時候,就讓...[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知識界,高壽的老人并不算多,但侯仁之絕對算是其中一個。有媒體曾把侯仁之列為“十大長壽華人”,在總結個中秘訣時,他們都認為“侯仁之擅長長跑,長年堅持運動,跑得動時跑,跑不動時散步,現(xiàn)在身體不是很好,天氣好的時候,就讓...[繼續(xù)閱讀]
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棗強縣肖張鎮(zhèn)。祖籍為原山東恩縣。侯仁之出生時,母親年近四十。父母喜出望外,取名光臨,學名仁之。兩年后,弟弟出生,取名重臨,學名碩之。兄弟兩人自幼手足情深。童年和少年時代,侯仁之在母親劉毓蘭的細心愛...[繼續(xù)閱讀]
在本鎮(zhèn)入小學。因體弱多病而數(shù)次休學。...[繼續(xù)閱讀]
入山東德州博文中學讀書,初中畢業(yè)后轉入濟南齊魯大學附屬中學。因學潮中斷學習,又轉回博文中學高中。數(shù)次轉學對正常學習的頗多損失,侯仁之從大量課外閱讀中得到了補償。少年時代啟蒙教育的第一課來自冰心師的文學創(chuàng)作集...[繼續(xù)閱讀]
秋,轉入河北通縣潞河中學高三年級就讀。侯仁之第一次來到向往已久的文化古城北平(今北京),從此與北京結下不解之緣。...[繼續(xù)閱讀]
中學畢業(yè)。時值國難當頭,受顧頡剛文章和胞弟碩之的影響,選擇學習歷史當作為社會治病的方向。侯仁之對母校潞河中學深懷感念之情。初夏,參加并順利通過燕京大學國文、英文特別考試(國文考試由冰心主考),入讀歷史系,獲四年獎...[繼續(xù)閱讀]
胞弟侯碩之就讀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課余從事譯述工作,并喜愛科普讀物寫作。兄弟間來往頻繁,相互切磋,關系親密。侯仁之在燕京大學附中兼課,教學深受學生歡迎。他帶領學生周末郊游,相處融洽,亦生亦友,相得其樂;更與學生曹...[繼續(xù)閱讀]
夏,長江中下游遭受水災。侯仁之發(fā)表文章《記本年湘鄂贛皖四省水災》,載于10月16日出版的《禹貢半月刊》第4卷第1期。為侯碩之譯作《宇宙之大》([英]金斯著)作序。該書被上海開明書店納入《開明青年叢書》,于1935年出版。...[繼續(xù)閱讀]
春假期間,燕京大學歷史系主任顧頡剛教授為“古跡古物調查實習”課程師生組織“汴洛古跡古物參觀團”,由侯仁之領隊。5月,燕京大學1936級學生畢業(yè)前夕,侯仁之被推舉執(zhí)筆《1936級班史》。文中引用“殷憂啟圣,多難興邦”,以表達...[繼續(xù)閱讀]
撰《陳潢治河》,載于3月7日《大公報·史地周刊》第126期。7月7日盧溝橋事變,繼而北平失陷。顧頡剛教授為躲避日寇追捕被迫離校出走,侯仁之轉為洪業(yè)教授的研究生。同年,侯仁之為去上海閘北實習的胞弟碩之送行。此一分別竟為永...[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