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電子工程 > 正文

超級計算機

能夠執(zhí)行一般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資料量與高速運算的電腦,其基本組成組件與個人電腦的概念無太大差異,但規(guī)格與性能則強大許多。

  現(xiàn)有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大都可以達到每秒一兆(萬億,非百萬)次以上。“超級計算”(Supercomputing)這名詞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1929年《紐約世界報》關于IBM為哥倫比亞大學建造大型報表機(tabulator)的報導。

  1960年代,超級計算機由希穆爾·克雷(Seymour Cray)在Control Data Corporation里設計出來并領先市場直到1970年代克雷創(chuàng)立自己的公司──克雷研究。憑著他的新設計,他控制了整個超級計算機市場,并占據(jù)顛峰位置長達五年(1985-1990)。到了1980年代,正值小型電腦市場萌芽階段,大量小型對手加入競爭。在1990年代中期,很多對手受不了市場的沖擊而消聲匿跡。今天,超級計算機成了一種由像IBM及惠普等大型電腦公司所特意設計的電腦。雖然這些公司通過不斷并購其他公司而增強了自己的經(jīng)驗,克雷研究依然是超級計算機領域的巨頭之一。

  歷史

  “超級計算機”一詞并無明確定義,其含義隨計算機業(yè)界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早期的控制數(shù)據(jù)公司機器可達十倍速于競爭對手,但仍然是比較原始的標量處理器。到了1970年代,大部分超級計算機就已經(jīng)是矢量處理器了,很多是新進者自行開發(fā)的廉價處理器來攻占市場。1980年代初期,業(yè)界開始轉(zhuǎn)向大規(guī)模并行運算系統(tǒng),這時的超級計算機由成千上萬的普通處理器所組成。1980年代中葉,將適量的矢量處理器(一般由8個到16個不等)聯(lián)合起來進行并行計算成為通用的方法。1990年代以后到21世紀初,超級計算機則主要由基于精簡指令集的處理器(譬如PowerPC、PA-RISC或DEC Alpha)互聯(lián)進行并行計算而實行。

  用途

  超級計算機常用于需要大量運算的工作,譬如天氣預測、氣候研究、運算化學、分子模型、天體物理模擬、汽車設計模擬、密碼分析等。

  通用超級計算機的類型

  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矢量處理機器能為大量數(shù)據(jù)同時進行同樣的運算。

  叢集式處理器特別創(chuàng)建連接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通信網(wǎng)絡,非均勻訪存模型就是最常見的。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就是使用這個科技。

  商品電腦叢集使用高帶寬低延誤的網(wǎng)絡來連接大量普通商品電腦,建設成一個電腦簇。

  根據(jù)摩爾定律及經(jīng)濟規(guī)模,一個現(xiàn)代的桌面電腦比15年前的超級計算機有更高性能,皆因某些超級計算機的設計已經(jīng)放在桌面電腦內(nèi)。再者,簡單芯片的開發(fā)及生產(chǎn)成本比特意設計給超級計算機的更便宜。

  超級計算機所處理的問題都適合并行化,當中減少處理單元之間的資料傳送量。因此,傳統(tǒng)的超級計算機可以被電腦叢集所代替。

  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TOP500列表排名世界上最快的500臺超級電腦,而中國則以“中國TOP100排行榜”排名境內(nèi)頭100臺最快的超級電腦。

  速度單位

  超級計算機速度以每秒浮點運算次數(shù)“FLOPS”(floating-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來作量度單位,常見的表示電腦中的峰值或速度用的單位英漢對照如下:

  一個MFLOPS(megaFLOPS)等于每秒100萬(=106)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GFLOPS(gigaFLOPS)等于每秒10億(=109)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TFLOPS(teraFLOPS)等于每秒1萬億(=1012)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PFLOPS(petaFLOPS)等于每秒1千萬億(=1015)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EFLOPS(exascaleFLOPS)等于每秒100億億(=1018)次的浮點運算

  此外,由于浮點積和熔加運算或乘積累加是兩次的浮點運算(每條FMA指令包括加/減及乘),因此當處理器支持FMA指令時,峰值是兩倍每秒所能運行FMA指令的數(shù)目。

  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截止到2014年11月,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研制的天河二號,它每秒能完成5億億次運算。雙精度浮點運算峰值速度達到每秒5.49億億次,Linpack(國際上流行的用于測試高性能計算機浮點計算性能的軟件)測試性能已達到每秒3.39億億次。


內(nèi)容來自百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