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 正文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于2003年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基于國際規(guī)則的溫室氣體排放登記、減排和交易平臺。各會員自愿參與,它試圖借用市場機制來解決溫室效應這一日益嚴重的社會難題。

產生背景

  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簽署生效,國際社會對彈性的基于市場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取得了廣泛的共識和政治支持。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和重視,對溫室氣體減排的呼聲將越來越高,對交易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應運而生。

會員

  芝加哥交易所現有會員近200個,分別來自航空、汽車、電力、環(huán)境、交通等數十個不同行業(yè)。會員分兩類:一類是來自企業(yè)、城市和其它排放溫室氣體的各個實體單位,它們必須遵守其承諾的減排目標;另一類是該交易所的參與者。該交易所開展的減排交易項目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六氟化硫等6種溫室氣體。

作用

  通過這個交易平臺,會員可以對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溫室氣體減排做出更系統(tǒng)的計劃,及早采取具有信用度的減排和認購補償行動;也可定期測量排放量,有選擇地采用各種減排技術和緩解措施;通過這個交易平臺,會員可以了解碳交易市場的走向以便為各自的企業(yè)做好全球交易準備;這個交易平臺還可以向股東、評議機構、市民、消費者和客戶展示關于氣候變化的戰(zhàn)略遠景;通過這個交易平臺,某些已達標的會員可以賣出超標減排量并獲得額外利潤而未完成減排目標的會員可以通過農業(yè)碳匯等手段去彌補,但是其所購買的碳匯量的比例不能超過其目標減排量的一半,所謂碳匯是指將空氣中的碳固定到土壤里,這主要是通過采用免耕、植樹、植草等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來實現。美國農業(yè)局管理公司和有意愿實施連續(xù)五年免耕的農民簽了合同,并幫他們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進行碳交易,美國的農民們就可以從這種時興的保護性耕作中獲益,從而也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作出貢獻。科研結果顯示,采用免耕后每年每英畝可以減少0.17~0.35噸碳排放,相當于每英畝0.5到1噸二氧化碳,而參與碳匯交易的農民獲得了每年每噸碳約3.5美元的收益,當然根據不同地塊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每英畝農田每年的獲益也有所不同。依阿華州的農業(yè)主管部門從2003年開始實施碳匯一舉成功,促使他們將碳匯市場擴大到全美。

分支機構

  2004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在歐洲建立了分支機構——歐洲氣候交易所,2005年又與印度商品交易所建立了伙伴關系,此后又在加拿大建立了蒙特利爾氣候交易所。2008年9月25日,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與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合資建立的中國第一家綜合性排放權交易機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在天津濱海新區(qū)掛牌成立。2006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還制定了《芝加哥協定》,詳細規(guī)定了建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目標,覆蓋范圍,時間安排,包含氣體,投資回收期和銀行等,減排,注冊、監(jiān)測程序,交易方案等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交易細則。目前,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的碳匯貿易市場,也是全球唯一同時開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種溫室氣體減排交易的市場。截止到2006年6月16日,它的碳匯交易量達到2.83億公噸,占歐盟京都議定書氣候貿易體系交易總量80%~90%,成為歐盟系統(tǒng)中最大的交易所,被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先生稱為“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市場的成功范例”。

碳市場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黃杰夫表示,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yè)委員會5月份通過了美國氣侯變化的一個法案,這個法案是在美國進行二氧化碳減排和交易的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按照沃頓商學院一位教授的預測,如果美國通過了氣侯變化碳交易的法案,碳市場會從08年的1100億美金上升到2012年的5000億美金。到了2020年,碳市場、碳交易的市場會達到3萬億美金,如果是這么一個市場的話,恐怕比我們現在講的原油、石油這個商品,現在目前最大的商品都要大很多。


內容來自百科網